NEWS
时间:2018-07-13 00:11:20 来源: 作者:
近期36氪采访到了一家影视公司壹壹影业,曾为刘若英导演的电影《后来的我们》制作影视后期,他们的核心成员来自原乐视影业及台湾中影,他们有几个高光亮点,对传统院线电影走向互联网影视有一定启发:
网大发行与线下院线发行联动。
变终点为起点,网大作为“影象 IP”孵化的起点,进行多文本变现。以网大为基础,为品牌填充影视内容,完成产业联营。
重视数据、调研结果,建立完善的 IP 孵化体系。
网大新玩法,「壹壹影业」要用“数据和工具”革新传统电影的 IP 孵化方式
据爱奇艺研报,2018年网络大电影行业将进入“稳步增长”状态,整体规模将达 30 亿以上,未来三到五年,将达100亿规模。对院线电影而言,网大是冲击也是互补。
目前业内通行的做法是,网大与院线分离。网大很难拿到龙标,或者本就为线上而生。以线下院线发行为主的影片,大都选择线上发行后排,和线下发行打一个时间差,并作为 VIP 会员权益。
但壹壹影业已经开始尝试线上、线下联发,据壹壹影业联合创始人& CFO 曹雨晨介绍,由壹壹制作、出品的《因为我是开武器店的大叔》正在和星美、爱奇艺谈线上线下联发。曹雨晨的逻辑是,对于整个网大生态而言,如果想把网大做出口碑,除了内容优质,还需要高品质用户的认可,而这批用户大量沉淀在线下院线。
在内容优质的前提下,线下影院需要能带流量的影片填充非节假日的场次。片方可以借助影院,获得声量和兴趣度,让影片口碑从线下有观影习惯的人群,发酵到线上、影像泛观影人群。通过线下活动(如弹幕场等),片方也能获得包括票务、影院物料、影片开头预告片等多重曝光和放大。
在曹雨晨眼中,很多影视 IP 的价值在多文本路径上逐渐被消耗,使得它夭折在青少年阶段,更别提负能传统产品和业态。
从前,产业以网文或者动漫为 IP 起点,影视是放大的最后一环。但壹壹影业想要做的是,将变终点为起点,以网大作为“影象 IP”孵化的起点,IP 的初次露出就是以网大的形式,而后壹壹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多文本变现,比如开发网剧策划书等。
为了实现 IP 的商业价值,壹壹作为片方,会成立一个资源协同的组织(类似制作委员会),设计、联通影视内容和品牌,在剧中、宣发阶段植入合作品牌,如服饰、软装、3C、汽车、消费品品牌等。
在对数据的重视和利用上,相对于传统电影工作者经验化的、导演中心制的工作方式,壹壹也表现出了更专业的一面。
壹壹认为,网络电影解决了传统院线渠道无法提供「分众影片」的问题,而互联网平台天然具备筛选流量的优势,因此近两年在合家欢影片之外冒出更多类型片、分众题材,出现平台定制、人群定制的影片。
基于分众场景的判断,壹壹倾向于用“数据”、“管理工具”和“前、后期制作人制度”来保证影片质量。
在数据调研方面,壹壹对标好莱坞和 Netflix 的模式和规则 —— 整个调研贯穿电影的全生命周期,每部网大都会进行调研,测算出用户标签、预计盈利情况、投放渠道建议等,总体包括:
概念测试(在早期创作阶段进行,测试故事概念、核心理念等)、市场定位测试(早期宣传营销阶段)、片名测试、物料测试(比如海报、预告片、拍摄花絮等)、试映会(用成片小范围获取用户反馈)、营销监测及出口调研。
除了数据收集分析,壹壹在全流程管理方面,采购了专业的影视工业 ERP 系统,从立项、剧组搭建、工作分配、拍摄及后期进度、宣发节奏等环节,均进行统一的数字化、可视化管理。辅之以政策风险评估、财务风险管控及 Previz(3D动态分镜预览)进行风控。
依靠这些工作方式和经验沉淀,2016 年团队成员主要参与的两部影片《28岁未成年》、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》预算成本及时间周期得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,且每部票房均破亿、实现盈利。
据了解,目前壹壹的营收来源主要有票房分账、品牌商务收益、发行收益、制作领域的经纪收入。
壹壹团队现有 15 人,后期团队精良,参与项目累计票房破八十亿,累计获 20 余座金钟奖杯。CEO 黄郁茹,前乐视影业项目管理部总经理、前工夫影业营销部负责人,有50部以上电影操作经验,如《寻龙诀》、《长城》、《赛德克巴莱》等。CFO 曹雨晨,家中两代人从事电影行业,曾供职于德勤、乐视影业,有财务、电影制片的跨界经验。